2025年11月5日,驻伊朗大使丛培武赴伊朗最高国防大学与专家学者交流并发表讲话,讲话主要内容如下:

很高兴再次来到伊朗最高国防大学。今年4月,我在这里就中国如何看世界、中国如何看伊朗,以及中伊如何加强在多边框架下合作三个方面,与各位老师和朋友们进行了交流。从上次交流到现在,中国、伊朗和世界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相信在座朋友对中国发展机遇、世界走向何方、中伊关系未来充满兴趣。今天我想从中国要做什么,世界可以做什么,中伊未来应该做什么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关于中国要做什么,前不久成功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供了答案。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重点介绍其中几个方面。
在经济发展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已连续十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建议》提出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为此,《建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等重要目标。
在创新驱动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2025年的第10位。中国未来五年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在开放合作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建议》释放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提出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务实举措。
在民生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国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十五五”时期,中国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一系列做法凸显了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绿色发展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国“用能”更加清洁,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新的五年,中国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习近平主席指出:“制定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朋友们,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前,国际社会在深刻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的基础上,决定成立联合国。80年后的今天,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面对各种对抗和不公,世界可以做什么,是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共同问题。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重大全球倡议。这一倡议的提出凸显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为解决当今世界突出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这里,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全球治理倡议。
坚持主权平等为首要前提。主权平等是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足,致使全球治理体系无法充分体现和反映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诉求。中方主张,全球南方的声音应当得到更多倾听,各国的正当权益应得到充分保护。
坚持国际法治为根本保障。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是共同的准绳,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共同执行。中国提出在全球治理中遵守国际法治,与个别国家对国际法奉行“合则用、不合则弃”、妄图将自身的“家法帮规”强加于国际社会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坚持多边主义为基本路径。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边平台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民生领域的全球合作上,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无论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庄严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是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中国都站在维护全人类福祉的历史高度,为人类发展与进步贡献中国方案。
坚持行动导向为重要原则。中国积极推动设立各种受欢迎的开放合作平台,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始终秉持客观公正、推动政治解决。实践证明,中国是完善全球治理的行动派。只有世界各国起而行之,才能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治理的实践中落地生根。
全球治理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佩泽希齐扬总统盛赞其为当今国际理念的典范。中国愿同包括伊朗在内的各方一道,久久为功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使之惠及整个世界。
朋友们,
伊朗是具有重要地区和国际影响的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中伊关系的战略意义更加突显。
我们要继续坚定政治互信。明年是中伊建交55周年,也是中伊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都将把发展对伊关系置于中国中东外交重要位置,支持伊方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2个月前,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佩泽希齐扬总统,两国元首达成重要共识,为中伊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中方愿同伊方一道,认真落实两国元首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赓续友好,深化互信。
我们要继续深化互利合作。伊朗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如今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国。中方愿同伊方加强在贸易、投资、清洁能源、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推动更多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为中伊关系注入持久动力。
我们要继续强化多边协作。潮起南方,万象更新。中伊同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双方开展各领域合作大有可为。中方愿同伊方一道,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沟通与协调,密切在联合国、金砖、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协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们要继续巩固民意基础。要加强双方在智库、媒体、文化、地方等领域交流,推动年轻一代加大交往,深化两国对彼此的正确认知,为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打下更牢固根基。













































































